粽子与中国传统节日饮食
相传,粽子的原型是战国时期人们为了纪念投水而亡的大诗人屈原,而把米装入竹筒投入水中祭祀所用。后来,粽子慢慢被大家用菰叶裹米替代。其实,粽子在汉代时已经是平常的普通饮食,到了西晋时期才慢慢成为端午节的特定食品。
传统的粽子是用糯米或大黄米做成的,口感粘糯香甜。后来才有了小枣粽子、咸肉粽子、干贝粽子、五谷粽子甚至海鲜粽子的。大家不妨想想看,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谷类食物一统天下成了所有佳节的主要食物。不信您就可以看看:春节的饺子或汤圆、正月十五的元宵、清明时的青团、端午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饼、重阳节的年糕、过小年的腊八粥等等等等。呵呵,这些都是用谷类食物或谷类作为主要食材烹制的节日美食吧?
其实,想想也应该是这样。中华民族是传统的农耕民族,从数千年前的先民时代就已熟知谷类烹调,所以用产量最多的谷物做主食是必然的。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谷类既然是主食,那么就应该每天食用、每顿食用。反思时下的帅哥靓女们,为了窈窕漂亮“节衣缩食”(缩食可以尽显苗条身段,而节衣则可以把自己曼妙的身材尽显,所以这两种生活方式好像是时尚男女的必修课。)
主食是含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的食物,主要含有淀粉,可以提供给大家最基本、最廉价、最清洁的能量。淀粉经过分解后成为小分子的葡萄糖,是大脑和神经唯一的能量来源。不吃早餐或早餐不吃主食都是不健康的,不利于让我们的大脑尽快回复工作状态;而晚餐吃肉过多、不吃主食,久而久之则会严重影响消化功能,影响睡眠质量。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