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维生素D的正确方式
1.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手段
中华医学会《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指出: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 ng/ml(75 nmol/L)的水平,在我国维生素D不足状况普遍存在,7个省份的调查报告显示:55岁以上女性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18 μg/L,61.0%绝经后女性存在维生素D缺乏。因此,维生素D作为基本健康补充剂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补充维生素D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之一。
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IU/d。
对于日光暴露不足和老年人等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建议酌情检测血清25OHD水平,以了解患者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有研究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应达到或高于75nmol/L(30μg/L),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
临床应用维生素D制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不推荐使用活性维生素D纠正维生素D缺乏,不建议1年单次较大剂量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
推荐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以及1α羟化酶缺乏或减少的患者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可以提高骨密度,减少跌倒,降低骨折风险。目前国内上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有1α羟维生素D3(α-骨化醇)和1,25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两种,国外上市的尚有艾迪骨化醇。因不需要肾脏1α羟化酶羟化就有活性,故得名为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用上述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总体是安全的。长期使用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同时补充较大剂量的钙剂,并建议定期监测患者血钙和尿钙水平。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
2.维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骨矿盐分会《2018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共识2018》指出,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或称类似物)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然而,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仍普遍存在。
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已被公认为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最合理指标。目前国际、国内多数机构和专家认为:血清25O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