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肝脓肿,抗感染治疗很重要
摘要: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四肢肌肉疼痛、乏力、畏寒等症状,经血生化、CT等检查,确诊为肝脓肿。进行穿刺抽液治疗,予以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这两种药物治疗。症状得到缓解,病情逐渐恢复,预后良好。
【基本信息】男、46岁
【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类型】肝脓肿
【就诊医院】泰州市中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6月
【治疗方案】穿刺抽液治疗+药物治疗(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治疗周期】持续治疗1周,后续用药4周,定期复查
【治疗效果】体温已经恢复正常,无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下降,C-反应蛋白下降,查体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
一、初次面诊
该患者是因“反复发热20余天”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了体温升高的情况,最高体温达39.1℃,感到四肢肌肉痛、感乏力、畏寒,但是无鼻塞流涕、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不适,否认发病前2周有旅行史及居住史。在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的可能,于是予“阿洛西林钠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之后又给予了抗病毒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等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但体温再次升高,最高体温达39.4℃,感到头胀、畏寒,无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复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胸部正位片:两肺未见活动性病变,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进行抗炎、抗病毒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是高于正常,为进一步治疗,拟“感染性发热”收住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19次/分,血压130/91mmHg,精神佳、肝脾肋下未触及硬物,全腹软、无压痛、无肾区叩痛,杵状指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其余查体未见异常。与此同时,完善其他检查,生化结果见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间接胆红素升高,提示肝损伤、感染;前降钙素原提示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肿瘤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下降,提示药物抗感染有效。CT上腹部及下腹部及盆腔平扫及增强:提示肝脓肿。于是结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修正诊断为“肝脓肿”。
然后,进一步完善肝脏彩超,帮助明确肝脓肿大小,告知患者若脓肿未缩小,要行穿刺抽液治疗。同时继续予以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再择日复查血常规、CRP等,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三、治疗效果
患者在用药1周后复查,体温已经恢复正常,无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下降,C-反应蛋白下降。查体见患者神志清、精神好、食欲佳、腹软、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于是患者改为口服给药,并嘱咐患者疗程为4周。患者定期复查,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四、注意事项
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身体逐渐好转,我感到十分欣慰,于是叮嘱患者注意以下问题:
1、定期复查:定期门诊复查,主要复查项目有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B型超声波检查、CT检查等;同时监测症状变化,若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2、生活管理: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还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蔬菜;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
五、个人感悟
肝脓肿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炎症,常见的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因糖尿病、恶性肿瘤、肝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诱发。患者可表现为寒热、高热、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常伴有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症状。查体还可见肝区肿大、肝区压痛等不适症状。
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穿刺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上述患者出现不适就及时就医,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一般是对直径小于3cm的肝脓肿采取保守治疗,而对于体积较大、症状严重的患者,发生自发破溃或经久不愈的肝脓肿,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还是行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