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对于中医药一开始都是持怀疑态度的,接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西方开云电子平台们更是不屑一顾,但随着他们对中医药的深入了解,历经数千年积淀的中医药得到了他们的重视。

据黄思礼《华西协合大学》一书记载,在见识到四川有着丰富的动植物及天然药物资源,如樟脑、大黄类、乌头类、人参、甘草、龙胆等上千种各类药材后,加拿大人米玉士于1918年在华西坝上开办了制药专修班和制药厂,旨在培养药学人才,开发四川药材资源。制药厂在今天的华西第八教学楼对面,是华西协合大学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基地,生产的药品主要在国内销售。据说当时的制药厂是一栋二层小楼,有车间数个,面积大概四五百平方米,工人和厂长都是中国人,由华西协合大学制药系主管。

1917年的华西协合大学

1921年,差会批准药厂在中国设药品销售部,米玉士引进国外的先进药物在中国生产,同时把中药材做成西药药剂出售。米玉士因此成为较早宣传中医药学的西方人,他所做的这些工作也改变了中国出口药材原料,后再高价进口外国成品药的传统模式。

米玉士(右一)指导制作药品(翻拍于《华西协合大学影录》)

据刘报晖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原来的华西制药厂因厂长腐败而关闭。直到1958年制药厂才复建。但由于没有厂房,药学系老师甚至要在帐篷里制药。

后来随着车间的慢慢增加,几乎铲平了华西坝八景之一的三台山,才建成了正式的药厂。药厂的北边是育德学舍,后门就开在土堆东边的林荫街。

改革开放后,学校支持校办产业,华西制药厂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成都市的纳税大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制药厂与日本的制药公司合作生产汉方剂(日本把中药称为汉方剂),华西制药厂生产的冠元颗粒,交由日本制药公司转售给东南亚和西欧各国,效益很好,促进了药厂的发展。

2000年,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合并,学校将药厂搬迁到高新区,占地78亩,规模再次扩大。2003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的基础上创建了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西牌”商标

华西制药厂虽已不在华西坝上,但依然延续着百年华西坝的血脉。现在,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一流的,以心脑血管、计划生育产品等药物研发、生产及国际贸易为突出特点的现代中型制药企业,公司“华西牌”商标被评定为“成都市著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参麦注射液、乐脉颗粒荣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