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骨折的用药治疗方法有哪些?中西医分别是如何治疗骨折的?

发布时间:2022-09-24 15:58 相关企业:博禾医药

一般来说,骨折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身上。有时中年人也会骨折,如意外摔倒或车祸等原因。骨折可能发生。骨折后,最好等待开云电子平台的救援,不要随意移动患者,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一、西医骨折治疗

骨折患者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局部变形、肢体异常运动、运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声。此外,伤口剧烈疼痛、局部肿胀、充血以及伤后运动障碍。创伤后,尽量少移动患者。如果你必须移动,你必须小心、温柔和安全,以免增加患者的疼痛。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的肢体最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的三个基本原则非常重要。

第一步,复位

骨折后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来的正常位置,以恢复骨骼的支用。复位方法包括闭合复位、手术复位和外固定架复位。

第二步,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第三步,功能锻炼

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粘连和关节囊挛缩,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骨折辨证论治

二、骨折中医治疗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肱骨:肩、曲池;尺挠骨:曲池、合谷;股骨:血海、腿关;胫腓骨:足三里,解溪。

配穴: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

位置:骨折中心,即断端之间(下同)。

(二)治法

主要穴位,每次取阿是穴,交替选择骨折上下端穴位之一,配穴,交替使用健侧穴位(每次取上肢穴位和下肢穴位)。得气后,接通直流电针仪。局部穴位;骨折中心为阿是穴接负极,余穴接正极;全身配穴:上肢接正极,下肢接负极。电流为20~40微安,或患者有针感,肌肉明显收缩,连续波,频率为2~3次/秒。每30分钟,每天1次,6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1天。

(三)疗效评价

上述法治80例,其中新鲜骨折54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国内公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间缩短15~22天;老骨折和慢愈合组26例,压痛消失,垂直敲击疼痛和假关节消失,结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提前[1~3]。

照射激光穴位

(一)取穴

主穴:颈椎骨折:大椎、胸椎骨折:神道、阳;腰椎骨折:肾俞;骶椎骨折:生长强度。

配穴:阿是穴。(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根据症状选择,酌加阿是穴。以低功率氦一霓虹激光仪,每穴10分钟,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10次,间歇1天。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治疗椎体骨折,共治疗29例,治疗3~20次(平均12次),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总效率100%[4]。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位置:局部肿胀。

(二)治法

以消毒三棱针直接刺血肿的部位达到骨膜以下为度;骨折时间长了,刺血后加拔火罐,待瘀血流出后再整理,局部用夹板固定。

(三)疗效评价

本法用于关节附近骨折,共治疗24例。结果有20例肿胀迅速愈合,2例血肿未消除,2例关节伸屈活动有限,总效率83.3%[5]。

体针(一)

(一)取穴

主穴:肘内翻:少海、小海、天井;肘外翻:肘外翻:肘Liao、曲池,尺泽。

(二)治法

根据症状取主穴,28针直刺或斜刺深入骨骺或骺板,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效欠佳者,可连接电针仪,用连续波,疏波,3~5次/秒,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可配合按摩。针灸前,内翻者应在内髁前指出、按压、揉捏、挤压、捏2~3分钟,一只手握住患肘,另一只手握住前臂,伸直肘关节后部,将椎体向内翻相反方向伸展2~3次;外翻按摩外髁,使时间关节收集2~3次。每天治疗一次,60次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肱骨髁上等骨折后肘内外翻畸形患者共治疗37例。结果治愈3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效率97.3%[6]。

针灸(一)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股骨骨折:环跳、腿关、阴市、血海;小腿骨折: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配穴:饮食不好加中湾,体虚加涌泉。

(二)治法

均取患侧,阿是穴只用艾灸,采用中药接骨艾条(用麝香、乳香、无药、川芎、羌活等混合粉制成),每次灸20分钟,早期泻药,中后期补药。余穴均为针灸,采用指切进针法,夹板缝隙进针,得气后,早期采用泻药法,中后期采用补药法。刺激数分钟,通以电针,取二个超越骨折断端的主穴为正负极,早期刺激宜轻,中后期刺激宜重。每天1次,10次,间隔1天,继续治疗。

(三)疗效评价

治疗98例患者(包括49例简单艾灸),结果表明治疗组在骨折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7],无论是骨痂强度、骨痂生长还是下床。

体针(二)

(一)取穴

主穴:曲池、合谷、手三里。

配穴:足三里。

(二)治法

骨折10天内,仅取主穴,均单侧,骨折10天后加取配穴,双侧。针灸时不解开固定夹板,上述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主穴采用提插扭转法,配穴采用提插扭转法。留针30分钟。骨折10天内每天一次,骨折10天后1次。此外,10天内可配合敷活血药膏(由地龟、虎杖、黄柏等7种中药组成),10天为一疗程,4疗程为一阶段。

(三)疗效评价

上述方法主要用于24小时内治疗桡骨远端和第五跖骨基底骨折患者,共40例。相比之下,针灸在消肿、止痛和骨折愈合方面明显优于中药或自愈组(&0.05)[8]。

针灸(二)

(一)取穴

主穴:大织、膈俞

(二)治法

两穴均取,斜刺至得气,中强度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取针后,艾灸3强。每天一次,10次,间隔一周。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共治疗50例,愈合22例,显效3例,效率100%;对照组(中药治疗)效率7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