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戒毒人员尤其是吸食新型的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存在神经质、易冲动、敏感性高和社交异常等人格特点,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模;长期吸食新型的戒毒人员生理机能较差,免疫系统脆弱,对神经系统的伤害更为严重,长期吸食新型,会导致人脑的神经细胞收到严重损伤,甚至退变,很容易引起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众所周知,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养生功法,长期坚持习练,有助于人的心理品质、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的改善,本文结合某所“太极拳+”戒毒康复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探讨“太极拳+”在戒毒康复中的实践与应用。【关键词】新型戒毒人员太极拳+康复矫正研究与应用
某强制隔离戒毒所自2015年3月全面推行“太极拳+”戒毒康复工作,积极探索将“太极拳+”运动康复运用到戒毒矫治工作中,经过4年多的探索、实践和推广应用,在戒毒人员中形成了浓厚的“学太极练太极”氛围,该所连续四年举办“千人太极”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太极拳的学练,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明显改善,戒毒矫治质量明显提升,戒毒回归人员操守保持率较高。在2018年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和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微电影《戒毒所的故事》创作大赛”活动中,该所以“太极拳+”为题材拍摄的微电影《太极》荣获一等奖好成绩。一、吸食新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一)生理特征特殊病人是人员“三重属性”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将合成成瘾者定性为特殊的脑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患者,合成成瘾严重者,他们生理与心理特征与常人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生理上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特别是对人体重要的神经、精神、呼吸、心脑血管、胃肠道以及支气管平滑肌等组织、器官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具体表现为者生理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体质较差。者由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受到的强烈破坏,往往容易患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胃病、肝病、皮肤病、性病、白血病等。(二)心理特征当前,吸食冰毒等合成的戒毒人员居高不下,以我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收治戒毒人员构成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6月底,在所接受戒毒治疗6504人,其中吸食合成人数5730人,占比高达88.10%。冰毒等合成是一种广泛的神经毒素,会使神经细胞损伤、死亡,长期吸食会对大脑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会出现幻觉、妄想、猜忌、情绪暴躁、性格改变等,自制力和判断力也会大大降低。研究表明,成瘾者具有神经质、易冲动、敏感性高和社交异常等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较为孤僻,不关心他人,缺乏社会责任感,渴望刺激和冒险,情绪易于冲动,为人不忠实,容易说谎等。(三)行为特征心理上的依赖性是人员产生强制性觅药行为的决定因素,长期吸食冰毒表现突出的精神障碍是环境和思维障碍、能力和效率下降以及人格衰退。情绪方面表现为冲动、暴躁、易激惹、情绪波动大,悲观、抑郁、有自杀倾向,常有焦虑、烦躁、空虚、无聊等不良情绪状态。人格方面表现为成瘾后“”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失去人格、失去尊严,责任心丧失,道德沦丧,为了不惜违法犯罪。意志活动方面表现为劳动力下降,孤僻、懒惰、无上进心,除外对其他东西缺乏兴趣,反映迟钝,记忆力下降明显,整日醉生梦死,形同行尸走肉,丧失社会功能。思维方面表现为偏执、多疑、逃避等,同时孤立自我,远离亲友,亲近群体。二、“太极拳+”戒毒康复的理论基础(一)一般理论依据《太极拳论》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极,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动静之美感,是太极拳的精致巧妙之处。太极拳充分吸纳传统养生术融入拳架之中,圆融自然,内气鼓荡,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生生不已,自强不息,通过养生于拳,使体内水火交融、阴阳平衡,生命质量得到全面改善,从而实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目的。中国太极拳集技击、养生、哲理于一身,用意练拳,行拳练气,虚静其心,以心行气,将气与心结合,以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状态为修炼基础,蕴含生命本原论和道德精神论。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的养生功法,由于它具有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等特点,老少皆宜,是我国普及面广、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二)“太极拳+”理论内涵太极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在长期发展中赋予了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理论根基坚实,显现出厚重的文化气息,它融合武术、哲学、医学、养生及其他理论精华于一身。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不仅限于道家思想,而且几乎吸收了全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传统的养生功法,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戒毒人员开展“太极拳+”康复矫正,就是指组织戒毒人员在学练太极拳的基础上,对他们辅之以太极文化、传统文化、法律法规、哲学、运动医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戒毒人员在学练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同时,感悟太极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矫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唤醒他们的良知,调动他们积极戒治、主动戒毒的“内驱力”。(三)“太极拳+”戒毒康复实践操作《禁毒法》规定: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为两年,除去在公安机关的羁押期限和诊断评估减期,在司法行政戒毒场所一般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戒毒教育矫治。根据吸食新型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脱瘾规律以及认知行为改善过程,对戒毒人员开展“太极拳+”戒毒康复,一般以10个月为一个周期,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太极康复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1个月为基础训练阶段;第2-7个月为巩固提高训练阶段;第8-10个月为日常康复训练阶段。1、基础训练普及阶段时间:第1个月;课时:每周12课时,每天上午、下午各1课时。主要针对生理脱毒期之后,流转到教育适应期的戒毒人员开展太极拳训练和教学。主要任务为让戒毒人员初步了解太极拳的文化历史、学习陈氏太极基本功、掌握学习基本招式,包括手型、步型等,尤其对主要招式进行细致演示、精心讲解,细心指导戒毒人员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并对戒毒人员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解答,让戒毒人员尽快领悟拳理“上身”,促其体验从“心悟”到“体悟”升华过程。秉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要求,分阶段分步骤组织戒毒人员学习陈氏太极招式动作。在教育适应期结束时,对戒毒人员掌握太极拳动作要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转入康复巩固期,考核不通过的则继续留在教育适应区开展教学训练。2、巩固提高训练阶段时间:第2-7个月;课时:每周6课时,主要集中在早操、教育日、休息日和晚间活动时间开展教学训练活动。在全所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提高班、研讨班、精品班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早操时段组织戒毒人员进行套路演练。主要任务:在分段学习陈氏太极拳13式和24式的基础上,继续纠正个体错误动作。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招式动作分动作练习,逐渐过渡为以整体套路演练,追求陈氏太极的韵律与节奏感。要求戒毒人员在套路习练过程中,开始追求意念、动作、呼吸的配合,进一步体会太极的养生、健身和修心的作用。3、日常康复训练阶段时间:第8-10个月;课时:每周4课时,主要集中在早操、教育日、休息日和晚间活动时间开展教学训练活动。早操进行规范的带音乐背景的套路演练。进一步提高套路习练要求和标准,调整身法,练熟套路和练习发力(可慢发力),突出太极运动的韵味,训练任务逐渐由原来的太极拳学练转变为常规性的康复巩固训练。注重意念引导,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通。做到精力专注,活泼无滞。使外形与内气保持一致,与呼吸相配合。这个阶段戒毒人员已经充分体会到陈氏太极拳的修身养性作用。(四)“太极拳+”在戒毒场所的推广路径1、从源头上做好太极拳教学与训练。将太极拳作为教育适应期教学训练项目之一,并作为入所教育训练的重要考核项目,教育适应期戒毒人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太极拳基本动作要领,经教育职能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流转到康复巩固区。2、加强太极拳日常教学训练与考核。充分利用晨练、教育日、休息日、工间、晚间管理教育活动等时间,加强太极拳教学与训练,将太极拳作为工间操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并将各大中队太极拳康复训练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日常督查、检查和考核重要内容,促进太极康复训练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3、搭建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按照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做”的工作思路,将太极拳作为民警应知应会基本技能之一,并列入民警岗位练兵考核项目,促进民警对太极拳基本动作要领的掌握。所部成立196人规模的太极拳展示方队、各大队成立不少于64人规模太极拳表演团队、各中队成立不少于3个太极拳兴趣小组,每个小组不少于16人,并定期开展活动,每年举办一场全所性太极拳康复训练展示活动,在民警和戒毒人员中营造良好的“学太极练太极”氛围。4、加强太极文化宣传,巩固“太极拳+”戒毒康复成果。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和功能康复学等知识,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太极训练教学与太极文化教育,让戒毒人员感受到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参与“太极拳+”戒毒康复的重要性,以及对心身康复的良好影响,增强他们参与“太极拳+”戒毒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思维模式,终达到“终身体育”代替“终身戒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