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的最本质目的之一是确立孩子做好事,完成任务时,不需要外部表扬就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很多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好好表现,经常用物质刺激的方法“鼓励孩子”,应该说对孩子实施鼓励教育,比处罚鼓励孩子也是合理的教育表现。
表扬的最本质目的之一是确立孩子做好事,完成任务时,不需要外部表扬就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孩子成年后从事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动力。因此,对孩子的“表扬”和“奖励”是为了今后不加强具体事件,而是为了“不表扬”。
正确地表扬孩子。
一般报酬分为物质报酬和精神报酬,父母在报酬和表扬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巧妙合作,灵活运用。
1.3岁以前的孩子,经验少,他们对某种精神报酬方式没有体验,重视熟悉的物质报酬,如好吃的糖果、点心、漂亮的衣服、玩具等。因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应该采用物质报酬的手段,加强孩子的好习惯和好行为。
2.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慢慢转移到以口碑、赞许、点头、笑容、注意或认可等精神报酬为中心的阶段。例如,对于3、4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很好,可以给他讲有趣的故事,带他去户外和公园玩,和他一起下棋玩游戏等。
3.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人奖”,千篇一律是禁忌的。对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不宜过多地奖励,防止滋长他的骄傲情绪和虚荣心;对性格内向、不多语、不好动的孩子则应及时地予以表扬和奖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父母在鼓励孩子时,也要注意鼓励的方向性和教育性。鼓励孩子必须掌握方向性问题,不能单纯鼓励。要让孩子理解对他的报酬决不是他做的自己,而是报酬他做的态度。例如,鼓励孩子的助人行为,通过鼓励让孩子知道如何成为人,做什么样的人。奖励的教育性是通过奖励给孩子一种光荣的感觉,带来幸福的体验,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
错误的报酬
如果孩子出于内在的兴趣和进取心而表现出良好的行为,父母对孩子表扬过多,反而会削弱孩子的兴趣和进取心。例如,孩子们非常喜欢绘画,他们不需要父母的表扬和物质奖励,只要他们得到批准就足够了。如果孩子画美丽的画,父母只要关注就行了,但是父母说:“宝宝很棒,晚上做好吃的东西。“这样反而让孩子厌倦了。“我的努力和成就只是为了美食吗?“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成就感的培养。
池丽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