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支持和鼓励孩子走自己的路,不应该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意愿。大多数父母想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他们的孩子,因为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把他们梦想的理想变成现实。
年轻的父亲抱着一岁以上的少年,走到人民大会堂楼下时,那个父亲放下孩子准备休息一会儿,少年沿着楼梯爬上去。
孩子每次爬楼梯都很辛苦,默默地白天爬楼梯。他的父亲开始的时候还站在旁边看着,可孩子爬了两阶他就受不了了,抱起孩子噌噌几步走到最高处。这一下孩子可不干了,又哭又闹的。那位父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被孩子讨厌,说:臭孩子,不是要去吗?我抱着你哭吗?你在哭什么?
一个女人来,对父亲说:抱着孩子,再爬一次,他就不哭了。年轻的父亲看起来不相信,但孩子在哭,不能照顾。当他把孩子抱在楼梯下时,孩子立刻停止哭泣,开始再次爬楼梯。他惊讶地问那个女人:奇怪,你是怎么知道的?
怎么知道这个词可以说代表了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状态。人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但很多成年人只知道人的生理成长规律,不知道心理成长规律,上述父亲就是这样。
他不知道他的孩子刚好到了脚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终于发现他有两条腿,用他的脚感知了世界。如果大人不知道这些,阻止这样的探索,孩子会哭。经常阻止的话,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潜力发展,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喜欢去哪里,平坦的道路他不去,选择肿物和凹凸的地方。因为越是这样的地方,越能让他感受到腿的实际存在。
“望子成龙”的观念在一些家长中可以说根深蒂固,他们总拿自己的思想、方法、经验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处在数学、语文、英语、钢琴、绘画等等包裹和重压之中,而且必须是听话学好。然而无情的事实是,大多数孩子都无法实现家长的超值期待,令他们深感失望。原因何在?
王青连着两个周末没来上兴趣班,老师便给他家打了电话。他父亲说:我儿子不学了!老师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他几乎把家里的玩具拆了。把这个拆下来,把零件装在那个上面,把它拆下来,把零件装在这个上面。老师说这有什么不好?他听到更生气,大声:什么好?你们会告诉孩子们吗?你会告诉他们专门破坏吗?
老师对麦克风沉默了一会儿,说:对你来说,玩具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他说:当然孩子很重要。
老师说:既然孩子很重要,为什么不能容忍拆除玩具来发展智力呢?
他说:那个可以用别的方法啊。为什么要拆除玩具?这不是纵容孩子浪费吗?”
老师说:“我当然不是鼓励孩子拆玩具,更没有纵容浪费的意思。我是说孩子一旦萌发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浓烈的创造意识的时候,作为大人,就应该从理解的角度去满足他的这种需要。如果条件不具备,就应该以‘牺牲’一些物品为代价促成孩子这种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