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
今年70岁的刘伯,由于主动脉瓣狭窄,急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如果不更换主动脉瓣,刘伯的生命就险了。本以为换瓣是大手术,刘伯没想到自己不开胸就换瓣成功,手术创口只有3毫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团队,为刘伯实施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R),这种先进的微创换瓣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使患者免受开胸痛。最近,刘伯回院的复查结果显示,心脏功能指标非常好,一直存在的胸腔积液也因心脏功能改善而被清洁吸收。
以微创代替开胸,手术切口仅3毫米
王景峰教授表示,刘伯多年前出现了主动脉瓣狭窄,同时患肺气肿明显消瘦等,家属担心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不能接受开胸换瓣的治疗方式。在过去的两年里,刘伯的心脏功能明显恶化,躺下会引起愤怒,睡眠不稳定,急性左心衰反复发作。最近刘伯急性左心衰发作特别频繁,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发展到了末期。4月中旬,刘伯一家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寻求进一步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全国首家采用疑难心血管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多学科会诊(MDT)模式的医院。刘伯住院后,王景峰教授组织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心脏超声科、辐射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人员进行MDT,专业人员一致建议实施换瓣术。心血管内科聂如琼教授、林永青主治开云电子平台和张海峰副教授仔细评价后,确认刘伯的情况适合TAVR,开胸手术和TAVR都可以考虑。充分理解两种术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后,家人慎重考虑,决定接受TAVR这种微创换瓣术式。
TAVR是什么手术?据王景峰教授介绍,TAVR的原理类似于传统冠心病支架植入术,通常在大腿根部动脉开2~3毫米的切口,通过导管将特制的人工瓣沿动脉输送到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通过机械挤压将原瓣推向周围,更换病变的主动脉瓣。
TAVR疗效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同,但无需开胸或体外循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独特优势,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理想术式。”王景峰教授介绍。
刘伯住院期间,心血管内科团队尝试将他的心功能调整至更佳状态,以更好耐受手术。无奈药物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效果不佳,刘伯心的功能状态没有明显好转。王景峰教授和聂如琼教授认为刘伯多年来心力衰竭,药物基本无效,继续等待不能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反而增加了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等不良情况,失去了手术机会。因此,专家队立即决定尽快实施TAVR。
术后心功能指标提升91%,刘伯终于可以睡稳了
4月24日,王景峰教授再次组织MDT,心血管内科聂如琼教授、心血管外科杨艳旗教授、郑俊猛教授、华平教授、重症医学科何志捷教授、麻醉科王飞副教授等相关学科专家参加会诊,共同制定了周密的TAVR策略。同时,体外循环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应对并发症的一系列措施也准备好了。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4月25日下午,专家团队在心管室为刘伯开展了TAVR手术。在王景峰教授指导下,手术由聂如琼教授主刀,林永青主治医师和张海峰副教授进行配合;心血管外科华平教授负责切开股动脉创造入路、麻醉科王飞副教授负责麻醉管理、郑韶欣副教授负责术中评估心脏超声、李国琪副主任护师等负责护理配合。同时,心血管外科杨艳旗教授则在手术室后备,以保障万一需要开胸手术处理时可以即刻就位。
刘伯病情延迟时间过长,一般情况差,给手术带来了很多困难。例如,主动脉瓣狭窄非常严重,导线通过面积仅为0.5cm的主动脉瓣口的主动脉非常迂曲,人工瓣膜多次弯曲通过扭曲的主动脉的刘伯体重过轻,麻醉药量需要慎重……尽管有这么多困难,手术队伍以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技术分解,整个手术过程有条不紊,瓣膜定位准确。瓣膜释放扩张后,刘伯心功能和主动脉瓣狭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立即有显著改善。经历3个多小时后,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第一天,刘伯已经从麻醉中苏醒,不需要继续在重症医学科监护。术前不能平躺的刘伯,术后终于可以平躺睡觉了。术前加强药物治疗均无法改善刘伯心功能,术后反应心功能检测指标提高91%!这说明经过TAVR,刘伯主动脉瓣狭窄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大改善了心脏功能。
术后一个月,刘伯回到医院时,说自己不用吸氧睡觉,可以好好睡觉!检查结果显示,刘伯心功能指标非常好,一直存在的胸腔积液也因心功能改善而吸收干净。据王景峰教授介绍,TAVR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创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成熟术式。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高,很多患者由于高龄、心功能差、严重合并症等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TAVR技术的出现给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大型心脏中心可以独立开展TAVR,这表明我院心血管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实力已经在国内领先。
TAVR手术团队照片(左三是王景峰教授,左二是聂如琼教授)
心血管内科概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58年,心血管内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心律异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训练基地、心血管专科开云电子平台训练基地、心血管内科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广东省心电生理和心律异常重点实验室。
规模:3个病区、2个监护室(CCU)和3个中心导管室(其中一个是杂交导管室),实际开放床131张。现有开云电子平台48人,其中正高11人,副高12人,中级10人,初级15人,中山大学首次名医2人,国务院特别津贴教授1人,博士学位30人,博士生指导者11人,硕士生指导者23人,心律异常介入训练指导者6人,冠心病介入训练指导者5人。心血管内科年门诊量16万多人,年接受患者6000多人,年心脏介入量5000台左右。
医疗技术:设有冠心病专业、高血压专业、心律失常专业、心力衰竭专业、心血管诊断5个亚专业和心脏导管室、心电生理和心律失常实验室2个平台,可开展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和急病诊断和心血管介入手术,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反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CRTD)、永久心脏起搏电极拔除、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消融治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和先天性心脏堵塞术等,手术成功率高、发展率高、国内无效、发展协助心胸外科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是国内首次开展心血管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多学科合作(MDT)会议的中心。
科研业绩: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32项(其中重大研究计划培养项目2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卫生计划委员会临床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包括重大特别项目)等项目140项,总额约4600万元。发表SCI论文18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记者:通讯员:张阳、刘昕晨、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