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障碍又叫社交恐怖症,是一种过分的境遇性害怕,即个体在公开表演场合或社交场合下担心被人审视,或害怕自己可能会出丑或举止窘迫,与其他恐怖症患者一样,社交焦虑症患者在社交场合下常会产生害怕反应,结果导致患者对这些场合的回避,或者在这些场合下感到极度的紧张和不适,曾有学者预言它将是21世纪的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美国最具权威的普查报道,社交焦虑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14%,女性多于男性,约80%以上患者发病于25岁之前。有2/3病人是独身,或离婚和丧偶。郑州大学一附院精神医学科郭慧荣
形成因素
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成因,研究较多的集中于发育因素、人格因素及学习因素三方面。发育因素强调,患者在小时候缺乏父母的感情上的关心,受到父母的过度控制(如过度保护),在小时候的感觉上和父母有关系,父母对社交的回避、隔离、过度关注别人的意见。人格因素较多见的是回避性人格和强迫性人格特质,约占88%左右。童年分离性不安也与成年期的社交不安有关,研究表明社交不安障碍最初可能发生在童年初期,受到家庭的影响,常常表现为在陌生环境下行为的全面抑制。学习因素理论认为社交过渡焦虑是学习的,首先患者有特殊的认知模式和偏见——把事件视为危险和超越个人的应对能力,这种威胁和危险可以引起患者的感情、生理和行为表现的一系列反应。关于生物学因素尚没有确切的定论,但SSRIs药物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5-HT、NE等神经递质的紊乱。
临床识别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害怕与陌生人交谈或与人结识;害怕在公共场合吃东西;伴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悸、发抖、出汗、肌肉紧张、胃部下坠、喉咙发干、忽冷忽热、头痛或头部压迫感。
治疗与预防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心理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如不及时治疗,往往有下列严重后果:如学业成绩差,工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受限,经济独立能力较低,过多的医疗检查等费用支出,部分患者会借助于饮酒、抽烟来自我麻醉形成物质依赖,发生抑郁、广场恐怖症和自杀的危险性增加等。因此,及时的诊治和预防相当重要。
药物治疗采用的种类有β-肾上腺阻断剂,如心得安全的苯二氮卓类,如稳定、佳静稳定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氯贝胺和五羟色胺再摄抑制剂,如赛乐特、左洛复、兰释、百忧解和喜悦等,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轻焦虑的生理症状,减少患者的人际高度敏感但是,每种药物都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需要在专业心理开云电子平台或精神开云电子平台的指导下服用。
绝大多数研究文献肯定心理社会治疗,如社交技能训练、逐步暴露、放松训练、认知变化、一系列认知行为技术对社交不安障碍有肯定的疗效。一般认为群体形式的认知和行为技巧的应用是最好的心理社会介入方法,因为很多患者在社交场合会出现认知障碍,比如过高估计别人会挑剔自己,过分关注别人的看法,低估自己的交往能力,怕出现焦虑反应等。
海外社交不安患者多采用认知行为集体治疗(CBGT),具体方法为12周治疗,6名患者组成一组,每周治疗一次,每次2.5小时治疗12次。内容包括:①社交恐怖的认知行为的解释和分析;②定式练习,训练病人学会应用认知重建技术;③在小组集体活动期间,让病人暴露于模拟的害怕性场合中;④在模拟暴露的同时,让病人学会放松和认知应对策略;⑤在治疗间歇期,为病人布置家庭行为作业,即实体暴露练习一些日常境遇;⑥在进行家庭行为作业练习前后,由病人自己掌握应用常规认知重建技术。
在完成12周次的治疗后,以后每月1次,共6次为巩固过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侧重于强调病人学习认知应对技巧,同时积极地应用这些技术到社交场合中。
笔者在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读研究生期间,曾亲自参与过几期社交不安的团体治疗,可以明显看出患者不安症状的改善、社交能力的提高和社交自信的提高。
其实,对于社交焦虑,最具有重大意义的在于预防。80%以上患者起病于青少年或青年期,而这一年龄阶段恰是一个心理发展,人格完善与社会适应的关键过程,因此预防尤为重要,具体内容概括如下:①学校教育强调集体主义,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共同做事的习惯,认识“世界是由大家组成的,而非一个人的世界”;②从青少年期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不仅是从书本上学知识,而且要学会从书本以外学知识和技能,即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倾听与观察,逐步积累人际沟通的技能;③树立自信心与面对挫折,将“失败是成功之母”、“一回生两回熟”等俗语真正应用到人际交往中;④对于社会或教育者而言,消除偏见和减少过多的呵护,多些鼓励和用发展眼光来对待青少年和青年的成长;⑤父母亲要学会与孩子心理上“分离”,不要过多控制和管束,并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因为父母亲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你的一举一动便同化在孩子的行为中,记住“暖房里的花草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这是真理。
朋友,也许你正受“社交恐怖”之苦,而这种焦虑或恐怖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并不为现实,推开你心灵之窗,放眼望去,是不是看到了数千万与你一样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