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颗敏感而透明的心
关键词:#敏感
关键词:#敏感
孩子真的有颗玻璃心,那样敏感而又透明,父母的言语其实在塑造着她的品格。
语言的故事:孩子有玻璃心
那天,我下班回家,女儿妙妙(化名)在院子里和孩子们玩,看着我,妙妙高兴地跳起来。我和她一边玩一边和其他家长聊天。慢慢地,我发现妙话少了,而且好像不高兴了。吃饭的时间到了,我说:好厉害,回家吧。我不回家。怎么了?妙是个好孩子,和妈妈回家吧!她生气地说:妙不是好孩子!谁说妙不是好孩子?妙计最好,是个好孩子。”她更生气了——“妙妙不是乖宝宝。”我很纳闷,她怎么一会儿就变了情绪?仔细回想搜索,我一下子想起来——我和别的家长说话的场景:
他们说:“妙妙很有脾气的,经常看到她在院子里哭。是的,妙妙不听话,总是喜欢哭。当时,妙妙在滑梯上玩,我以为她没听见,谁觉得她不仅听见了,还不满意我的话。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妙计经常生气地说:妙计不听话,不是好孩子。我有意识地寻找各种机会表扬她,她逐渐恢复了过去的幸福和活泼。当时的妙计刚满两岁,说话还有限,我以为她不能理解我的话,没想到我会无意识地和别人打招呼时的谦虚的会给她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从那以后,我不能把妙计当作无知的孩子,像大人一样和她交流,在她面前说话很小心。而且,她在身边的时候,我总是告诉朋友她表现得很好的地方。例如,妙趣爱清洁,玩具好了,自己可以放在原来的地方等,渐渐发现她也在向赞美的方向靠近,不仅自己整理玩具,还催促家里的其他成员。孩子真有玻璃心,敏感透明,我的话实际上塑造了她的品格。
语言的发展:首先是理解,然后是说
从1岁到1岁半左右,婴儿可以发出最初有意义的音节,但是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更早发生,6~8个月的时候听到父母说抱着,婴儿马上举起手等父母抱着。
妙妈认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不太可能听到大人的对话,其实她忽视了孩子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不那样的话,会遇到妙母的尴尬。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也不会说话,孩子也听不懂,所以经常以俯视的姿态和孩子说话。适当的说话方式应该是平视的姿态。从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语言意图开始,就像有和自己一样语言理解能力的人和他们说话的孩子在旁听者的作用下,也要尊重和自己有同等认知能力的大人一样,考虑孩子的心情和想法。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孩子害怕幼儿园,因为父母不小心对幼儿园做了负面评价,影响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最初认知。
语言心理:平视的风景
平视的视角和语言有助于形成孩子的个性。只有平视才能清晰准确地洞察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风格、个性气质,平视的合适评价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也许在直觉上,我们都会认为相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气质和个性上会更接近。但,儿童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却告诉我们,这个直觉是错误的。一对同胞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另一对同胞兄弟因某种原因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成年后,前一对兄弟的性格差异很大,后一对兄弟的性格非常接近。为什么?儿童心理学家解释说,父母的日常谈话会影响孩子的态度和反应,这些反应会唤起和强化孩子的行为特质。前兄弟的监护人对孩子的个性评价有很大差异,后兄弟的监护人对孩子的评价相同,可以看出孩子的个性差异与家庭环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孩子的评价密切相关。
儿童世界的丰富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俯视他们会让我们错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