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初步查明疫情冷链企业违法犯罪 冷链遇到新冠不只是消毒这么简单
关键词:#新冠
关键词:#新冠
大连"11·03"事件的初步调查显示这是一起因冷链企业违法犯罪,隐瞒真相,相关机构营私舞弊,敷衍塞责,监管人员严重失职,进口受污染的冷链食品输入感染了大连科强食品有限公司首站定点冷库员工,进而引发了社会上的重大疫情扩散。
新冠不只是消毒这么简单"/>
从六月起,北京、青岛、大连、天津、满洲里等地进口冷链海鲜中,冷冻猪肉的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反应,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爆发。一方面,人们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冷链食品和外包装频繁地检测出新冠病毒,又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为何冷链物流将携带新冠病毒?在冷链过程中应该怎样保证食品的安全?
中国冷链物流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冷藏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不足之处也突显出来,主要表现为生鲜产品的运输损失率高和基础设施分布不均。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配套设施和设备跟不上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要求,整体体系不够完善。
从产地到消费者,每一件商品都要经过多个环节,中间流通过程繁琐,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统一的管理。
每一个环节都按自己的标准执行,可能会有沟通不畅,导致生鲜产品流失腐败。
另外,冷链运输设备和冷库数量远不能满足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需要,在建立“最后一公里”时,缺乏科学的规划,重视大规模的区域性冷库建设,小规模冷库的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在不断增长,但人均水平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也不平衡。
另外,受疫情影响,进口产品检验范围扩大,生鲜商品的流通周期延长,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
冷藏链物流可能携带新冠病毒
现在,中国一些省市已经取得了抗疫胜利,但是随着北半球逐渐进入冬季,全球范围内疫情再次加剧,国外许多国家正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期,趋势更加严峻。
从我国进口的各类冷链食品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受病毒污染的范围由冷链食品的外包装扩大到集装箱,疫情传播也呈现出“由物到人”与“由人到人”并存的特点。
其主要原因是冷藏链输送温度低,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更长。
一般说来,普遍性的病毒具有很强的抗冻能力和粘性,病毒在-20℃的温度下都能存活好几年,而且附着在塑料上的时间比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要长得多。
此外,新冠病毒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无论在海鲜加工厂、贸易物流站还是生鲜市场,中间牵涉到的人员较多,冷藏库食品和其外包装都是相对封闭的,因此,冷藏食品和其外包装极有可能成为跨国界长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主要载体。因此病毒的传播能力更强。
相关建议
1、完善冷链物流流程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需要完善一套能够满足消费者、供货商需求的冷链物流系统。
对于冷链物流配送而言,针对运损率高、流程繁琐等特点,可通过增加冷链食品暂存区,提高周转率。
在供应链中,按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对人员和机器的投入进行优化配置,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从而实现冷链物流作业的均衡。
2、加强冷链物流的信息化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已成为其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我国冷链食品物流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企业应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冷链食品物流平台,采用分布式账本存储技术实现数据存储和信息共享,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完整的数据,包括订单数据、环境数据和感应器上的温度、湿度等,实现不同节点的状态同步,增强实时性,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3、建立冷藏链食品管理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
冷藏链食品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安全保障缺一不可,确保整个供应链的安全才能保证食品质量。
为确保冷链食品安全:
第一,涉及各个环节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应主动接受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要对食品及外包装、环境和从业人员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做到人、物同防。入境时,须提供入境货物的检验检疫证明及核酸检测合格报告。
第二,政府应该增加资金支持,创新检测设备和仪器,鼓励在冷链运输安全监管中采用电子编码技术,以追踪冷链食品的安全状况。执行全面消毒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