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坏疽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皮下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许多家长知道‘化脓’,但不知道‘坏疽’是怎么回事。这首先要从化脓性炎症谈起:当致病菌侵入人体后,可以导致患处细胞和组织及人体防御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医学上称为"炎症",患处出现充血→肿胀→坏死→化脓等病理改变。
当患处呈现以坏死病理变化为主、造成点片状组织发黑坏死则称为坏疽。它是一种最差的病理反应,也就是人们日常说的"烂掉了"的意思。面积小的坏死影响不大,如果迅速蔓延扩大将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而新生儿恰恰由于自身的特点,最容易发生感染扩散,这就是严重的几乎为新生儿所特有的感染——皮下坏疽。宝宝不幸患病后,最突出的表现是存在局部病变区。
病变区多在身体平卧易受压的部位,如腰骶部、臀背部等,最初仅在面积不大、边缘不清的区域出现红、肿、硬、指压变白现象,压迫该部位稍有凹痕,K可出现压痛。很快红肿硬区范围成倍地扩大,K在病变区中央出现皮肤紫红、喑褐色区,触之变软有漂浮感,开云电子平台称为‘软化漂浮区’。
此区就是皮下组织即将坏死或已发生小的点片状坏死区,表面上看该区域不太大,实际上巳经形成一个广阔或带分隔的皮下通道坏死区,除表层皮肤受累外,深层的组织如筋膜、肌层也被波及,此点在实施切开引流手术时可加以证实。坏死区域可能破溃出脓及呈血水样分泌物,有些则形成大片的皮肤剥脱和溃烂面,这样的改变在临床上称作"坏疽型",大部分病例属于此型。
病变区域越大病情越重,如果按人的体表面积测算,面积超过10%就属重型病例,而且败血症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有些病儿的病变区可能呈现蜂窝织炎样、干性坏死、或脓肿样改变。
一般全身症状比较突出,早期以哭闹、发烧、拒奶等症状为主,中后期病情加重或者巳合并败血症时病儿,常有嗜睡、腹胀、体温不升、面色苍白等表现,甚至可见皮肤黄染和出血点,病情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培养部分病例有致病菌生长,脓性分泌物培养或细菌涂片检查可发现致病菌。另外病儿可以合并贫血、营养不良、引流切口不愈合、全身多发性化脓性感染、肾功能衰竭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