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突然发作会让人难以忍受,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和休息。中医如何判断痛风,如何辩证治疗?让我们了解一下。
痛风是一组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异质性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可属于中医瘫痪、肢体瘫痪等类别。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可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缺乏正气、原因不密集、卫生固体、风、冷、湿、热邪恶侵入人体肢体、经络、肌肉、肌肉、骨骼、关节、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良、疼痛不良。
1.风寒湿热侵袭人体。
大多数原因是患者生活在潮湿、雨水、汗水、气候突然变化、冷热交错,导致风、冷、湿邪侵入人体,注射肌肉、肌肉、骨骼、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良、疼痛;或风热邪与湿,导致风、湿、热邪;或阳或阴虚热,复发外邪,容易热化,或感受风、冷、湿邪,长期不愈合,抑郁热,可导致风寒湿热之邪阻痹肌肉、筋骨、关节、经络。
2.先天不足,正气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正气不足,卫外失固,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邪气留恋,气血凝滞,经络瘫痪。
3.痰瘀互结,经络瘫痪
久而久之,或治疗不当,可消耗气血、阴液、气虚血瘀、津聚痰凝、痰瘀互结、经络瘫痪、关节肿大、强直畸形、屈伸不利。
痛风中医治疗应辨证论治,现详细说明如下。
痛风辨证的要点主要是辨证兼威,辨虚实。这种kaiyun全站网页版登陆的主要原因是湿热和恶。第一,外邪,如日常生活不慎,外感寒冷,膏粱味浓,内聚湿热可诱发;二是痰浊瘀血,湿热聚痰,痰凝影响气血循环,气滞血瘀;湿热痰瘀是有形的邪恶,经常粘在一个地方。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辨证论证的不同特征,以便了解谁是主要的,谁是次要的,并相应地注重用药。如果瘀滞,局部皮肤呈紫色,夜间疼痛严重;痰浊,局部皮肤颜色不变,但有肿胀表现;湿热也会引起肿胀,但局部烧灼感等。本病多虚,实兼见。虚证多为气血虚证,重者见肝肾虚证。气虚证表现为倦怠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稀疏、短气、自汗、舌淡、脉弱。血虚证的表现是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多梦、失眠、爪甲浅,疼痛为游走性、舌淡、脉细;肝肾不足者多头晕、心悸、腰痛、耳鸣、舌淡(阴虚火旺则舌红),脉弱。本病早期以实证为主,中晚期以虚证为主。
(1)下焦湿热证
证候:下肢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突然疼痛。初发时,疼痛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疼痛剧烈,足不能在地上行走,行走极其困难。疼痛点常游走,局部肿胀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是阴邪,多发于下肢;湿热结合,粘滞缠绵,流聚无常,所以痛点往往不固定,局部肿胀灼热;湿热是有形的邪恶,阻止经隧,气血不流通,疼痛剧烈,活动严重有限。
(2)瘀血阻络证
证候:手足关节疼痛严重,如针刺刀切割,甚至手无法触摸,夜重昼轻,局部皮肤暗沉,或舌瘀、瘀、脉涩。
分析:湿热久羁,气血不得宣通,留而为瘀。瘀血与湿热痰浊相合,经隧阻塞更甚,故疼痛剧烈,甚则如刀割针刺,活动严重受限。局部皮色发暗,舌有瘀斑,以及疼痛昼轻夜甚,也都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3)痰热劫风证
证候:手足关节突然疼痛、肿胀、疼痛,夜间甚至白天,胸闷痰多,舌苔粘腻,脉弦滑,恶风自汗。
分析:痰热瘀久,复感外邪,新感引起宿邪,疼痛突然发作。胸闷、痰多、苔藓粘稠、脉滑等。,是痰热素盛的象征。恶风和自汗是风邪袭击表面的见证。
(4)气血两虚证
证候:倦怠、乏力、短气、自汗、少便、多痰或饭后腹胀、面色苍白、指甲眼角浅、头晕、心悸、舌淡、苔根黄腻、脉细。
分析:痛风反复发作,久而久之气血两虚,见上述脾肺气虚、肝血不足。脾主运化,其职不好,则含湿化痰,食后腹胀,甚至胸闷短气。舌根主下焦,黄腻苔见此,是下焦湿热的征兆。
鉴于上述中医认为的痛风症状,除配合医嘱治疗外,五种药粥还能帮助痛风患者缓解痛风。
防风薏米粥
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煮至薏米熟,每天1剂。功能:清热祛风。适用于湿热阻痛风。
茯苓粳米粥
土茯苓30克,粳米50克,先将土茯苓煎成药液,再加入粳米煮成粥,每天1剂。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薯蓣薤白粥
生山药100克,葱10克,粳米50克,半夏30克,黄芪30克,白糖适量,每天1剂。先洗米饭,加入切好的山药,洗半夏,煮,加糖后吃。功能:益气通阳,化痰除痹。适用于脾虚、痰浊、气虚、痰阻的痛风。
赤豆薏仁粥
红豆50克,薏苡仁50克,煮粥服,每天1剂。功能:补脾胃,利尿渗湿。
桃仁粥
还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患者应注重低嘌呤食物,控制蛋白质和盐的含量。
桃仁15克,粳米150克。先将桃仁捣碎成泥,加水研汁,去渣,再加入粳米煮粥,每天1剂。功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血瘀、痰浊、阻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