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高热、皮疹、头痛、肌肉和骨关节疼痛等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临床上可分为普通型登革热、重症登革热以及登革出血热。
1、普通型登革热:患者通常在感染后2-7天出现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乏力等。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剧烈头痛、眼眶痛及畏光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持续5-7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2、重症登革热:多见于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甚至发生休克。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还可出现肝脾肿大、黄疸等肝损害的表现。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危及生命;
3、登革出血热:属于重型登革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发病急骤且进展迅速,在短期内即可发展为休克或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导致死亡。
对于登革热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两方面。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抗病毒治疗则可以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防护措施。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积极配合开云电子平台进行针对性治疗。